首页 > 故事 > 正文


有时候我觉得,

我们这些东亚gay,

天生就是带着一个巨大的漏洞出生的。
不是缺钱,不是缺爱豆,不是缺男人。
缺——家


什么意思?
就是我们一出生,

就被预设了两种人生模式:
一种叫“你怎么还不娶媳妇”,
另一种叫“你这个不孝子”。


我们都知道,

东亚家庭有三大刚需:
面子、传宗接代、听话。
没有一个是爱的必需品。
没有一个是允许你活成自己的理由。


所以很多gay,

从小就是察言观色的天才。
不是出于天赋,而是出于本能——
怕被骂、怕被打、怕被丢弃。
怕有一天,

连这点温饱式的关心都没有了。


真正打在身上的伤口会愈合,

但打在心里的,会流一辈子的血。


01. 

不被爱的童年,

长成了爱无能的成年人


很早之前看过一个新闻:
一个27岁的男生,

因为被家里逼婚,

一气之下离家出走,

在零下10度的夜里冻了一夜。
事后媒体采访他,

他说:

“我只是想要家人听我讲完一句话,

哪怕只听一遍也行。”
可是他们没有。


这是我们很多人的日常。
我们拼命讨好、拼命表现、拼命争取一丁点的认同。
结果呢?
是父母一句:“你怎么这样想问题?”
是亲戚一句:“小孩子懂什么?”
是老师一句:“男孩子就应该阳光点,硬气点。”

东亚gay的成长,

像一场没有观众的演出。
你使劲表演,

但台下永远空无一人。


所以长大以后,

才那么容易掉进一段段“渣男局”。
遇到一点点甜头,

就像溺水的人抓到浮木。
明知道对方不是真的爱自己,

还是不肯放手。
因为潜意识里告诉自己:

“有一点点爱,总比什么都没有好。”


02. 

我们为什么那么渴望被爱?

因为从来没被好好爱过


有研究显示,

东亚gay群体中,

超过65%的人在成年后,

出现过不同程度的亲密关系焦虑和情感依赖。
(数据来源:2024年12月,香港岭南大学跨性别心理健康调查)


很多人说,

我们太黏人,太玻璃心,太容易患得患失。
可谁能理解,

那个在凌晨3点盯着对方朋友圈更新的人,
那个因为一个“已读不回”就难过一整晚的人,
心里住着的是一个从小就没有被好好拥抱过的小孩


我们渴望被看见、被听见、被理解。
哪怕只有一秒钟,也觉得活着有意义。

我们拼命补偿童年失去的东西。
疯狂付出,

疯狂粘人,

疯狂患得患失。
像在黑暗里捧着一根小小的火柴,

告诉自己:“你看,我终于有光了。”


03. 

家庭的爱,

一辈子也等不来,怎么办?


有人问我:

“如果家里这辈子都不会接受我,

那我是不是注定不幸福?”


我想了很久,

今天想很认真地回答你:

是的,原生家庭的坑,是填不平的。
但我们可以在别的地方,

种出一片自己的花园。

你可以自己为自己做一顿好吃的饭,
可以自己去买一盏喜欢的台灯,
可以自己给自己写生日卡片,
可以和同样孤独的人抱团取暖,
可以用力爱一个真正懂你的人,

而不是硬塞进一个“父母满意”的模式里。


家庭给不了的,

我们可以自己给自己,或者互相给彼此。

你永远有权利,

为自己建一个新的家。
不是被施舍的家,

不是伪装成“听话孩子”的家,
而是属于你的,真的,温暖的,家。


写在最后:

有时候我觉得,

东亚gay就像一群夜航的船。
出发的时候,港口的灯塔就熄了。
所以我们要自己点一盏灯,

哪怕风很大,哪怕雨很猛,
也要咬着牙,把自己照亮。

因为我们值得拥有爱,值得拥有家。
哪怕这个家,是自己一砖一瓦建起来的。

猜你喜欢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评论信息
picture loss